上海乒乓球俱乐部
全运会团体赛全军覆没上海乒乓还缺乏“厚度”
第十一届全运会乒乓球项目28日将决出男女团体,但事实上,这已经和上海队毫无关系。上海女队小组未能出线,而上海男乒则无缘四强。
这对于拥有王励勤、许昕等强手的上海乒乓球而言,的确是件颇匪夷所思的事情,更让人觉得无法接受的是,一年前刚刚在主场拿下乒超的上海队,何以在全运会上功败垂成?这其中所暴露出的问题,或许不单单是实力差距那么简单。
1/4决赛遭遇强敌惜败
24日开始的全运会乒乓球团体赛事,上海男队是当仁不让的夺冠热门,携乒超卫冕之勇前来,人人都忌惮三分。但可惜的是,在八强抽签中,命运把上海与解放军队捆绑在了一起。
签位公布的当时,成功避开强手的江苏与山东的主帅几乎是欢呼雀跃,而一边的上海队主帅王家麟则是脸色阴沉。拥有王皓的解放军队是上海队冲击路上的拦路虎,可偏偏是在1/4决赛这样的紧要关头,两者碰了一个正着。
而结果也正如王家麟担心的那样在发展,26日晚间的1/4决赛,在许昕以3:2拿下王皓后,上海队就再无惊艳之举,最终以总比分2:3惜败给解放军。功败垂成的上海队匆匆走过混合采访区,除了拿下王皓的许昕,没有人再多说一个字。
夜色中的青岛有些微凉,王家麟在体育馆的场外一个人静静抽烟,眼中似有不甘。本来就老实又不善言辞的他显得更为少言寡语,只是不断重复着:“前面有机会的啊……”
不能仅靠王许两人打天下
其实不单单是王家麟,所有关心乒乓球的人都觉得挺窝囊,尽管从实力上而言,上海的确与解放军队存在一定差距,但这也并不意味着,我们毫无获胜的可能。
或许有人还记得去年年底,上海乒乓球俱乐部拿下乒超联赛时的辉煌。从升班马直接晋升的奇迹,一度让人以为上海乒乓球就此复活。但事实上,经过全运会的检验,上海队依然存在不少的问题。首当其冲的,就是单靠王励勤和许昕两个人打天下的单一打法,从赛制上而言本就缺乏主动性。
从严格意义上来讲,把全运会的上海队与乒超俱乐部划上等号,是一件不太公平的事情。因为在乒超赛场上,上海队拥有的第三单打——来自中国香港的高礼泽。恰恰是这一关键人物,在五局三胜的赛制上帮助上海队实现了夺取2008年乒超桂冠的奇迹。
而如今在全运赛场上,高礼泽不可能出现在这个堵枪口的位置上,换句话说,仅仅依靠王励勤和许昕两人打天下的上海队,在五局三胜的赛场上,永远会差那么一口气。这就是上海乒乓球缺乏厚度的最直接表现。
“土产”与“移植”都面临难题
那么上海真就缺乏后备力量,连一个第三单打都找不到?这话显然有失偏颇了。不说远的,单说曹燕华乒乓球学校中几百号每天挥汗如雨的孩子,他们个个都是上海的希望。只是可惜,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客观因素限制,把他们与现实越拉越远了。
摆在门面上的困难就是上海本地招生现状低迷。娇生惯养的上海小囡会有几个愿意在场上挥汗?把他们当宝贝一样捧着的父母首先就已经对乒乓球说了“不!”,一句“我们家孩子要念大学的!”就把所有可能关在门外,更直接导致如今的上海男队一线只有王励勤等少数人属于“本土产品”。
而其他方面,众所周知,包括许昕等等这批如今上海乒乓球的运动员,大多都是“沪漂”一族,户口成了他们为上海队效力不可避免的一个障碍。由于户口政策越加严格,很多有能力、却在硬件上不够资格的孩子们,因为这个问题被挡在了上海队大门之外。
这里不得不说,对于如今恰逢承前启后的上海乒乓球而言,保持一种豁达开放的心态,是每个人应该学会的事情。这其中包括家长,更包括政策。毕竟,上海乒乓球不单单要走王励勤这样的“精品”路线,齐头并进才是长久之计。